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:政策红利下的“短平快”赛道

网站首页    诺和中药    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:政策红利下的“短平快”赛道
 

诺和中药LOGO.png

——为什么医药人都在抢滩3.1类中药新药?

 

 
01
 
经典名方的定义与政策机遇

 

什么是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?
根据国家药监局定义,经典名方是指源自1911年前古代医籍、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疗效确切方剂。按现行法规,这类制剂被归为中药注册分类第三类(3.1类),享受“简化审批”政策:仅需提交药学研究及非临床安全性资料,免做临床试验即可申报新药

 

政策红利加速转化

目录动态扩容:自2018年起,国家已发布3批《古代经典名方目录》,共324首方剂;其中107首已公布关键信息(如剂量、制法),该107首方剂可开发中成药。

审评高效推进:截至2024年,3.1类累计受理43项申请,获批12个品种(如苓桂术甘颗粒、济川煎颗粒),审评周期最快5个月,显著低于传统中药新药。

 


 

 

 
02
 
市场价值:利润与医保双驱动

 

国谈价格释放利润空间

2023年,首个3.1类品种苓桂术甘颗粒以18.8元/袋纳入医保;2024年济川煎颗粒(11.26元/袋)、温经汤颗粒(12.0元/袋)等紧随其后。

综合成本测算,终端价格利润可观

 

医保政策倾斜

国家医保局明确支持“真创新”,将3.1类列为重点鼓励对象,要求医疗机构优先采购、不得以药占比限制进院。

 

多部门联动(药监+医保+卫健)形成鼓励政策闭环,如《中药保护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“经典名方优先纳入基药目录”。

 


 

 
03
 
开发优势:低风险、低成本

 

“短平快”的研发逻辑

周期短:免临床试验节省2-3年时间,研发成本降低40%-50%。

风险低药审中心对于中药 3.1 类采取早期介入、研审联动,提高获批概率。

 

临床价值与市场潜力并存

疗效优势:经典名方强调“还原一碗汤”,相比已上市老药,成分更完整,更符合中医辨证逻辑。例如,芍药甘草颗粒基于古籍原方,现代研究证实其镇痛、解痉作用明确,覆盖消化、妇科等多领域。

市场卡位:针对慢性病、老年病等增量市场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,填补西医用药空白。

 


 

 
04
 
未来趋势:行业洗牌与价值重构

 

政策倒逼行业升级

国家药监局要求经典名方制剂质量对标国际标准(如日本汉方药),推动行业从“粗放生产”转向“精准质控”。

随着更多经典名方制剂的上市,其临床优势将得到充分验证,未来3-5年或迎来中成药“腾笼换鸟”浪潮

 

企业布局策略

抢占目录先机:优先开发已发布关键信息的方剂,探索未公布关键信息方剂的开发可行性。

打造技术护城河:构建药材溯源体系、指纹图谱质控等核心能力,形成差异化优势。

 


 

顺势而为,抢占中医药新蓝海

 

经典名方3.1类的崛起,既是政策红利的释放,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。对药企而言,这不仅是“生意”,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——用科学方法诠释千年智慧,让经典名方真正成为临床刚需

医药人,是时候行动了!

 

诺和桂枝,畅聊中药

 

(本文数据来源:国家药监局、医保局公开信息,转载请联系授权)

未命名__2024-08-16+08_44_15.jpg

 

2025年2月24日 10:57
浏览量:0
收藏

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